【光明解说】全运会不仅仅是一场比赛
【光明时报】作者:李惠民(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) 第十五届全运会落下帷幕。本届全国赛由粤港澳三地参加。它是粤港澳三地联合主办的我国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、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运动会。这也是香港、澳门首次主办全运会。其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。这些全运会不仅受益于港珠澳大桥、广深港高铁等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,也有助于“澳门列车北上”、“香港列车北上”、“珠海经香港飞”、“三地”等政策的落地,让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顺畅、更加便捷。信息共享是这些全运会成功的另一个基础。 “专用电动车“入境通道+智能验证”,实现“无感通关”,赛事高效优质运行。大湾区体育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信息服务融合,利用制度机制,将赛事票务、交通、精细场地预订一码打通,让赛事变得更加“智慧”。开幕式选用了香港维多利亚港、澳门大三巴牌等粤港澳人民熟悉的文化符号,广州的“小蛮腰”等标志性元素以现代艺术手法和创新技术展现出来,不仅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之美,更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活力。以“绿色、共享、开放、清洁”为理念,以“简单、安全、精彩”为要求。赛前规划要“尽可能绿色”,赛中固体废物要“尽量减少”,赛后材料要“尽可能可用”。以广东奥体中心为例,该场馆通过安装屋顶光伏系统、低传热系数、低碳隔热系数节能等一系列改造,成为全运会开幕式场馆。电力供应方面,广东一次性购买“绿证”18.8万张,实现广东赛区所有赛区绿电100%覆盖。绿色电力跨区域协调供应,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,相当于多种植树木约888万棵。西铁城市民可通过联系线下集邮解锁绿色礼品,或依托线上“碳普惠服务”平台开展绿色出行、节约用电、回收垃圾等低碳行为,获得碳排放量或碳排放量的减少量,换取零碳礼品,让绿色生活变得可认知、可享受。闪亮的科技风格也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增添了不少亮点。从场馆建设到赛事运营,从比赛观赛体验到运动员保障,大湾区的科技优势和创新活力深度融入全运会的方方面面。不仅展现了“科技赋能体育”的发展理念,也让本次体育赛事成为展示我国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。全运会火炬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冰层燃烧,创下了全运会火炬传递记录。这还是全球体育史上首次在深海采集到“火源”。除了人形机器人接力、无人监督传递、飞机运输等,十五运会火炬传递也充满科技感。不仅如此,本届全运会选用了130多种体现办赛水平、增强参赛体验、改善观看效果的高科技产品,使训练智能化、竞技科学化、观看体验沉浸式。 “智慧运营管理云平台”利用数字孪生技术,实现赛事场馆的模拟管理,增强人流分析和目标搜索能力,为场馆提供智能化保障。这些创新技术不仅让赛事品质和马虎更上一层楼,更赋予每个人运动精神和科技之美。ogy,谱写“科技让运动更精彩”的时代篇章。本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也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。一方面,十五运会以“全运惠民工程”为抓手,推动健身设施不断完善。为打造15分钟健身圈,广州新增或改造了社区内100多个社区公园,布局了近300条健身路径,大大提高了全民健身的准入性、便捷性和科学性。另一方面,全运会催生众多体育新产品、新业态,新模式广州推出一系列文商旅游体育惠民活动,推出50条特色“赛事旅游”线路。通过票根折扣等方式,连接全国比赛场馆和文化旅游资源,让市民和游客可以付费l 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遗产和现代活力。在社交平台上,奥运冠军拍摄的“健身vlog”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运动,掀起了“运动+社交”的新热潮。第十五届全运会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的有力见证,也是对三区共鸣、民族团结的深情诠释。它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,必将在体育强国建设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11月25日第03页)
编辑:郑建龙
上一篇:为何网友在观看这首残奥会特别歌曲MV时落泪?
下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



